雖然早上的氣溫已降至零度以下,但和田市古江巴格鄉賽克散村佳依服裝廠內卻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140多臺裁剪機、縫紉機、鎖邊機等設備歡快地響成一片,70多名村民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地忙碌著……
“在工作隊的幫助下,訂單一個接一個,我們天天有活干、天天有收入?!贝迕衲緞P熱姆·阿卜杜拉嫻熟地操作著縫紉機,一臉開心。
曾幾何時,幾畝耕地管溫飽、四處打工補家用就是賽克散村村民生活的縮影,增收無產業、就業沒門路的現狀無法照亮脫貧增收的夢想。如今,服裝廠建在了家門口,70多名村民放下坎土曼操作起了縫紉機,致富夢有了起飛的地方。
服裝廠
美麗的蝶變得從3年前說起。當時,為解決人均耕地少、無產業帶動的增收瓶頸,自治區審計廳、新疆工程學院、和田市林業和草原局駐村工作隊沒少想辦法。經過多方調研、反復論證,工作隊、村“兩委”針對和田市各類學校校服需求量大的實際,確定了發展服裝產業的思路,并最終申請項目建起了可滿足20多個大類、50多個小類服飾生產,年生產17萬件套的佳依服裝廠。
服裝廠熱熱鬧鬧開始運營,幾十名村民經過培訓后上崗工作。工作隊員、村干部都認為服裝廠設備先進、技術過關,都信心滿滿地想著在市里組織的教育系統校服生產競標會上拿下一個訂單,實現開門紅。沒想到的是,大家很快就被“打臉”,服裝廠的產品在第一回合的比拼中就敗下陣來。
乘興而去敗興而歸,這讓帶隊參加競標的工作隊員很是沮喪,組織村干部、工廠負責人、村民代表連夜檢討,大家七嘴八舌得出一致結論——設備先進但技術落后,生產的服裝裁剪不精準、縫制不緊密、走線不均勻……總而言之,服裝質量不過關。
工作隊組織工廠負責人和村民代表前往烏魯木齊市等地服裝廠考察學習,與一家服飾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借助公司技術、資金、渠道等優勢,由公司安排專人駐村,連續開展6次技能培訓,有效提高了村民的生產技術。
服裝廠卸下包袱再出發,沒多久就漂亮地殺了個“回馬槍”,在新一輪校服競標中一舉奪魁,獲得60萬元訂單,并很快保質保量按期交貨,借此打響了知名度、鼓足了精氣神,各種訂單紛至沓來,當年實現訂單600萬元。
技術培訓
有了梧桐樹,不愁金鳳凰,服裝廠這一火就火到了現在。截至目前,共獲得1800多萬元各類訂單,78名村民穩定就業,收入243.6萬元,村集體增收20多萬元,服裝廠成了富民興村的“夢工廠”。
讓村民更暖心的是,村“兩委”有了收入就有了為村民辦實事的能力。工作隊和村“兩委”研究后,在服裝廠旁邊新建了具有學習、娛樂、管護等功能的兒童樂園,讓家里孩子小的村民能帶娃上班。
“村里建起了服裝廠,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還能照顧家庭,真是太方便了!”村民木凱熱姆·阿卜杜拉的孩子小,家里缺少勞動力,一家人生活就靠幾畝地和零星務工維持。服裝廠建成后,她經過培訓穩定就業,不但順利脫了貧,家里還有了存款,購買了新家電,里里外外煥然一新?!俺隽思议T就能進廠門,孩子送去兒童樂園有專人照顧,上班掙錢一點后顧之憂都沒有……”說起現在的生活,她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下一步,我們會在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產能上同步用力,讓服裝廠帶動更多村民就業,讓村民有更多收入,實現產業興、村民富的目標,更好地鞏固扶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钡谝粫浶煊乐菊f。